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本身素养和业务能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造就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功底扎实、业务精湛、可堪大任的教师队伍,构建“培养—考核—使用”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并结合我校校情,特制定出淮南四中青年教师培养及考核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在师德师风上,以“四有好老师”作为标准,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教师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书写“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时代华章。
2、在教育教学上,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青年教师2-3年成为合格的任课教师;6年成为本学科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
3、在教育科研上,突出目标引领,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引导青年教师聚焦课堂,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研究。青年教师要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要求一个培养周期至少应参与1项市级课题。
二、培养措施
培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采取师徒签订合同结对子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要求如下:
1、师德师风教育。按照市教体局及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学习,由学校教研室负责集中指导,并开专题讲座,进行岗前培训。
2、教学常规教育。积极参加全市、学校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3、教学业务研修。由教研室负责组织安排和落实有关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其中(1)-(5)项填写在校本研修报告册),具体安排如下:
(1)研究教材。师徒共同研究教材每学期不少于4次,由指导教师签字为据。
(2)互相听课。青年教师听指导教师或其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以听课记录为准。听课记录需写出思考、心得、评价。
(3)研究试题。每学期不少于2次,撰写试卷分析不少于1篇。
(4)理论学习。每学期阅读业务理论书籍不少于1册,以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为准。
(5)教育科研。每对师徒确定1个研究专题,按要求进行设计,上报教研室。开展研究,每学年撰写研究报告1份。
(6)完成作业。完成本学科要求学生完成的全部作业。以课本及有关教辅资料上笔记为准。
(7)反思总结。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总结。教师的业务学习研修情况,由教研室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指导。
三、达标考核
青年教师3年为一个终结性考核周期,考核内容为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实践操作(课堂教学一并考核)
(1)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设备、语音教学设备,能科学有效正确使用相关设备。
(2)熟练使用常规教育教学软件,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
2、笔试考核(集中闭卷考核)
考核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学科习题
3、教研考核标准
(1)教育教学论文(含课例、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在三年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视为合格:
①市级二等奖1次;
②市级三等奖2次;
③市级刊物上发表1篇;
④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1篇。
(2)课题研究在三年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视为合格:实际参与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
4、课堂教学考核
(1)考核办法
个人申报考核课,由评审组听课量化打分。
(2)免考核条件
若三年来参与各级各类优质课教学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含)以上,或市“新苗杯”“十佳”青年教师。
四、考核总分计算
总分=学生打分×10%+笔试成绩×40%+考核成绩×50%
五、考核结果应用
1、每年领导小组会同考核组有关成员对已满师的青年教师的考核成绩认真审核评议,确定考核成绩是否达标,并将考核成绩及达标情况给予通报。
2、学校统一组织青年教师技能比赛的项目必须参加。
3、最多可在5年全部通过,当年考核未达标的项目,可允许继续申报,但最多不超过2次。
六、相关规定
1、所有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合格的,根据考核成绩(80分以上)学校将给予一次性奖励300元(新华书店书卡),达标后可申报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
2、不能在规定时间达标的,在达标前不能参加评优、评先和职评,也不能参加校级骨干教师教坛新星的评选。
3、三次申报,未达标的同志,经学校研究决定后,可在岗自我培训,一年后,再申报达标补考,期间,每月扣除岗位津贴的50%;达标考核成绩很差,或无故不参加考核,教师评议差、学生反映差的老师,学校将安排待岗培训。待岗期间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一年后可再申报达标补考,达标后,学校可根据当时岗位空缺情况重新安排工作。
七、生效时间
以上方案经学校党委会研究同意通过之日起执行。